【作品簡介】 《醉花陰·薄霧濃云愁永晝》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,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。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,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,遂三夜未合眼,作詞數闕,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《醉花陰》。這首詞的意思和賞析如下:
醉花陰·薄霧濃云愁永晝 作者: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,瑞腦銷金獸。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。 東籬把酒黃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銷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
1、薄霧濃云愁永晝:永晝,漫長的白天。此句,有別本作“薄霧濃雰愁永晝”。“雰”通“氛”,是霧氣的意思。 2、瑞腦:一種香料,俗稱冰片。 3、金獸:獸形的銅香爐。 4、紗廚:紗帳。 5、東籬:泛指采菊之地,取自陶淵明《飲酒》詩:“采菊東籬下”。 6、暗香:這里指菊花的幽香。古詩《庭中有奇樹》:”攀條折其榮,將以遺所思。馨香盈懷袖,路遠莫致之“這里用其意。 7、消魂:形容極度憂愁、悲傷。 8、西風;秋風。 9、黃花:菊花。
薄霧彌漫,云層濃密,煩惱白天太長,香料在金獸香爐中燒盡了。又到重陽佳節,潔白的玉枕,輕薄的紗帳中,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。 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以后,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。別說不憂愁,西風卷起珠簾,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。
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,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。李清照婚后不久,丈夫趙明誠便“負笈遠游”,深閨寂寞,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。這年,時屆重九,人逢佳節倍思親,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。 上片與秋涼情景,寥寥數句,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。下片寫重陽節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。上下對比,大有物是人非,今昔異趣之感。 全詞以含蓄蘊藉見長。從字面上看,作者并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,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。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。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,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,讀之親切。
這首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,有藏而不露的韻味。例如,下片寫菊,并以菊喻人。但全篇卻不見一“菊”字。“東籬’,本來是用陶淵明‘采菊東籬下”詩意,但卻隱去了“采菊”二字,實際是藏頭。又如,“把酒”二字也是如此,“酒”字之前,本來有“菊花”二字,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,這里也省略了“菊花”二字。再如“暗香”,這里的“暗香”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。“黃花”,也就是“菊花”。由上可見,全詞不見一個“菊”字,但“菊”的色、香、形態卻俱現紙上。詞中多此一層轉折,吟味時多一層思考,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。
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,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,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。補充資料: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后,趙明誠贊賞不已,自愧寫詞不知妻子,卻又想要勝過她,于是杜門謝客,苦思冥想,三日三夜,作詞五十首,并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,請友人陸德夫評論。陸德夫細加玩味后說:“只三句絕佳。”趙明誠問哪三句,陸德夫說:“莫道不消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。”正是本詞的最后三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