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品簡介】 《如夢令·常記溪亭日暮》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《花庵詞選》中題為“酒興”。玩詞意,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。詞人命舟備酒,暢游于清溪,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。沉沉暮靄中,回舟誤入曲港橫塘,藕花深處。這首詞的意思和賞析如下:
如夢令·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: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, 沉醉不知歸路。 興盡晚回舟, 誤入藕花深處。 爭渡,爭渡, 驚起一灘鷗鷺。
(1)常記:時常記起。“難忘”的意思。唐圭璋說:李清照《如夢令》第一句云“常記溪亭日暮”,“常”字顯然為“嘗”字之誤。 (2)溪亭:臨水的亭臺。 (3)日暮:黃昏時候。 (4)沉醉:大醉。 (5)興盡:盡了興致。 (6)晚:比合適的時間靠后,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。 (7)回舟:乘船而回。 (8)誤入:不小心進入。 (9)藕花:荷花。 (10)爭渡:“爭”與“怎”相通,如何的意思。爭,使勁、搶著。 (11)驚:驚動。 (12)起:飛起來。 (13)一灘:滿灘。 (14)鷗鷺:這里泛指水鳥。
依舊記得經常出游溪亭,一玩就到日暮時分, 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。 一直玩到興盡才乘舟返回, 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。 怎樣才能劃出去,船兒搶著渡過, 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。
這首小令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,寫的是作者回憶在溪亭那個地方,駕船游湖的經歷。作者從發生在歸途中的軼事切入,用大跨度的跳躍的筆法,將游玩的過程及湖中美景俱都包含在三十三個字的篇幅中。 第一句說明了時間地點,第二句開始作者已經在歸途中了。其間,一個“醉”字,作為線索,兼寫美景醉心,美酒醉人。在這兩句中間的空擋,留下極大空間,讓讀者自由發揮主觀想象。 第三、四句寫出天色漸晚,來時那勃勃興致,已揮灑殆盡,不由地暗生倦怠,便帶著幾分醉態,幾分慵懶,漫不經心調轉船頭,準備靠岸歸家。不想,卻將船駛入了湖中荷花最茂密、最旺盛的水域。 第五句爭渡、爭渡,明寫作者奮力搖動船槳,努力克服荷葉、蓮花的滯阻;暗寫湖中美景——那寫荷葉、蓮花足以滯船,那是多么的茂盛、密集的一片美麗水域啊!試想難道這世上還有比花更美的嗎? 結尾一句,作者用奮力劃動船槳,槳櫓擊打水面發出的聲音,驚飛了已回到棲息地——岸邊沙灘的水禽;以及已經分辨不出是何種水禽,來寫濃濃的暮色。這一句中又包含了作者以自己流連至晚,來贊嘆湖中美景。 李清照的詞,遣詞造句,多有所創新,看來一目了然,卻又引人入勝,耐人咀嚼、思索。這首詞寫日暮,并沒有渲染“落日镕金,暮云合璧”的景象,寫藕花,也沒有描繪“紅稀香少”的情態,全篇雖無寫景,卻是處處有景,情由景發,情景交融。優美、生動的文學語言,鮮明、完美的藝術形象,集中表現了作者的強烈感情。她不愧是抒情詞的杰出的作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