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干(170~217),漢魏文學家。建安七子之一。字偉長。北海郡(今山東昌樂附近)人。少年勤學,潛心典籍。徐干一生,以“清玄體道”著稱。在創作方面,則以詩、賦、散文見長。詩歌今存3篇,都是五言詩。今存徐干作品,沒有《公宴》、《斗雞》之類酬應之作,這也是他有別于其他建安作家之處。 徐干在辭賦方面的名聲頗高,他的《玄猿賦》、《漏卮賦》、《橘賦》(以上皆佚)、《圓扇賦》等,曾被曹丕評為"雖張(衡)、蔡(邕)不過也"(《典論·論文》);劉勰也曾把他與王粲一起作為魏之"賦首"而加標舉(《《文心雕龍》·詮賦》)。今存作品不足10篇,而且多有殘缺。其中《齊都賦》,從殘文來看,原先的規模可能相當宏大。
徐干作品,《隋書·經籍志》著錄有集5卷,已佚。明代楊德周輯、清代陳朝輔增《徐偉長集》6卷,收入《匯刻建安七子集》中。《中論》2卷,《四部叢刊》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。 徐干詩選目錄
高殿郁崇崇。廣廈凄泠泠。微風起閨闥。落日照階庭。歭{止屠}云屋下。嘯歌倚華楹。君行殊不返。我飾為誰榮。壚熏闔不用。鏡匣上塵生。綺羅失常色。金翠暗無精。嘉肴旣忘御。旨酒亦常停。顧瞻空寂寂。惟聞燕雀聲。憂思連相囑。中心如宿酲。
與子別無幾。所經未一旬。我思一何篤。其愁如三春。雖路在咫尺。難涉如九關。陶陶朱夏德。草木昌且繁。
一
沉陰結愁憂。愁憂為誰興。念與君生別。各在天一方。良會未有期。中心摧且傷。不聊憂湌食。慊慊常饑空。端坐而無為。髣髴君容光。
二
峩峩高山首。悠悠萬里道。君去日已遠。郁結令人老。人生一世間。忽若暮春草。時不可再得。何為自愁惱。每誦昔鴻恩。賤軀焉足保。
三
浮云何洋洋。愿因通我辭。飄飖不可寄。徙倚徒相思。人離皆復會。君獨無返期。自君之出矣。明鏡暗不治。思君如流水。何有窮已時。
四
慘慘時節盡。蘭葉凋復零。喟然長嘆息。君期慰我情。展轉不能寐。長夜何綿綿。躡履起出戶。仰觀三星連。自恨志不遂。泣涕如涌泉。
五
思君見巾櫛。以益我勞勤。安得鴻鸞羽。覯此心中人。誠心亮不遂。掻首立悁悁。何言一不見。復會無因緣。故如比目魚。今隔如參辰。
六
人靡不有初。想君能終之。別來歷年歲。舊恩何可期。重新而忘故。君子所尤譏。寄身雖在遠。豈忘君須臾。既厚不為薄。想君時見思。 與君結新婚。宿昔當別離。涼風動秋草。蟋蟀鳴相隨。冽冽寒蟬吟。蟬吟抱枯枝。枯枝時飛揚。身體忽遷移。不悲身遷移。但惜歲月馳。歲月無窮極。會合安可知。愿為雙黃鵠。比翼戲清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