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團扇詩》又名《怨歌行》、《怨歌》,相傳為漢宮班婕妤所作。趙氏姐妹入宮后,成為漢成帝的專寵,班婕妤和其他嬪妃一樣成為擺設,班婕妤作此詩以抒胸臆。
裁為合歡扇,團團似明月。 出入君懷袖,動搖微風發。 常恐秋節至,涼飆奪炎熱。 棄捐篋笥中,恩情中道絕。
素:生絹,精細的素叫做紈。齊地所產的紈素最著名。 鮮:一作“皎”。 團團:一作“團圓”。 飆:急風。 篋笥:箱子。
此詩歷代贊譽不絕,梁代鐘嶸在《詩品》中將其置于上品之列,并說:“婕妤詩其源出于李陵,團扇短章,辭旨清捷,怨深文綺,得匹婦之致。”唐駱賓王在《和學士閨情啟》中也說:“班婕妤霜雪之句,發越清迥。”清沈德潛在《古詩源》卷二中也說此詩“用意微婉,音韻和平”。班婕妤的這首《怨歌行》對后世的宮怨詩影響很大,“團扇”也作為佳人失時、紅顏薄命的象征,成為后世詩人們詩中常用的意象,如王昌齡的《長信秋詞》就是一例:“奉帚平明金殿開,且將團扇共徘徊。玉顏不及寒鴉色。猶帶朝陽日影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