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舊體詩詞愛好者希望能夠自己創作詩詞,但是苦于不得詩詞創作的要領。其實詩詞優劣在于意境,沒有意境就算不得什么詩詞。格律詩詞,當然有它的韻律美,但那只是為詩詞作者提供的一個特有舞臺。詩詞作者寫出的詩詞,格律再嚴謹,沒有意境就沒人喜歡,甚至可以說算不得什么詩詞。但寫格律詩詞,就要講求格律,隨意寫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詩詞,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詩詞。寫格律詩詞的人,他們不覺得格律是一種束縛,反而他們善于運用格律,來增強詩詞的特殊的美。關鍵在于掌握格律和善于運用格律。 無論是自由體的現代新詩,還是格律詩詞,都要有意境。沒有意境,就算不得詩。 什么是意境,這就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說法了。描寫風景也好,抒發感情也好,表達意見也好,都可以寫出好的意境。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。如果說詩要立意,是必要的。但所立的意是什么,只要感人就可以了。這是詩人的自由。 寫詩填詞,和書法繪畫是相通的。在寫之前必須有個腹稿,就是“意在筆先”。也就是說先想好要寫什么,總體的立意是什么,如何去表現。比如在確立主題后,要決定寫長的,還是短的;再考慮選什么調式。這都在于詩人自己的考慮。 寫詩填詞,總得讓讀者知道寫的是什么。就要有個總體的思路。然后,詩詞也要有起、承、轉、合。對這方面的問題是詩人自己的發揮。如唐朝高適的送別絕句: 十里黃云白日曛, 北風吹雁雪紛紛。 莫愁前路無知己, 天下誰人不識君。
白日依山盡, 黃河入海流。 欲窮千里目, 更上一層樓。
回首亂山橫, 不見居人只見城。 誰似臨平山上塔, 亭亭,迎客西來送客行。 歸路晚風清, 一枕初寒夢不成。 今夜殘燈斜照處, 熒熒,秋雨晴時淚不晴。 這詞的主題也是送行。前半闋寫送行的情景,用塔來影射送行,但如果沒有下半闋的轉和收,就僅僅描寫了風景。這沒有什么情趣了。下半闋寫的是送行歸后的掛念和悲傷,是抒情。“秋雨晴時淚不晴”的點睛之筆,把感情發泄出來,使讀者感動。 |